《净水技术》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一家民间机构在淮河的十年净水路

 
来源:净水技术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去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经过八年在淮河流域的研究,首次直接证明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关系。但在此之前,一些民间机构早已积极行动,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家乡父老争取一口干净水。从“清洁饮水救助”到“生物净水装置”,从小打小闹到国家项目,从一项净水技术到一种环保模式,他们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面对资金困难,技术落后,外界质疑等困难,他们的经验也许值得更多民间组织分享。

一、淮河流域“清洁饮水救助”上升为国家项目的必然性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鲁、苏等省,全长1000余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这条位于黄河、长江之间的大河与秦岭共同组成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曾是灾难频发之河,史上有“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说法。所以,新中国第一项治水决策就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随着国家决策的推进,尽管淮河的水旱灾害已渐渐成为历史,但淮河水污染问题在改革开放后日益严重起来,甚至成为沿岸人民新的灾难。一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形象地诠释了淮河的环境变迁: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

千里淮河,散发着恶臭,黑浪翻卷,还荡起厚厚的泡沫,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1.2000年至2003年期间,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新一轮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对象是浅层地下淡水(含水层底板埋深小于50m),不仅评价了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同时也评价了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按照国家地下水质量分级标准,将其分为4级:第一级为可供饮用的地下水,第二级是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第三级是不宜直接饮用,但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第四级是不宜直接利用的地下水。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比较严重,20世纪90年代地表水监测点主要集中在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大部分都处在V类和劣5类污染状况。,其污染之甚,达到无以复加和难以置信的程度。极度污染的淮河水通过干渠、支渠、毛渠、斗渠,几乎覆盖了流域内的所有土地和村庄,村民的地下饮用水也随之被污染,沿河村庄井水的颜色、味道与污染的淮河水没什么两样。村民长期饮用污染水,整体健康水平每况愈下,疾病丛生,以至于演化为“污染造成癌症村”的生态灾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拯救淮河希望工程”启动,工作重点定位在“一项监督、两项救助”,即对淮河水污染及其治理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监督、对受水污染危害严重的区域实施清洁饮水和医疗卫生救助。

针对沿淮村民反映最为集中的饮用水问题,2003年,“淮河卫士”与亚洲博爱救助基金合作,尝试通过为黄孟营、东孙楼两个沿河村庄安装小型滤水器的方式解决饮用水问题。但由于对清洁饮用水需求的群体非常大,这种小型的家用型滤水器很难解决广大村民的饮用水需求。而大功率的、适合中国农村的净水装置的研究虽然一直在进行,但其成果“生物净水装置”因各种原因一直无法走向实际应用。对淮河流域数千万村民进行清洁饮水救助,必须有国家投资才行。

2005年,在淮河卫士的呼吁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启动。在第一批工程内,河南省投资3.23亿元,在高污染区打了780眼深水井,解决了152万人的饮水问题。由此,“清洁饮水救助”从民间项目扩大为国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使更多的村民吃到干净的水。

二、国际合作项目“生物净水装置”的启动与运营

在“清洁饮水救助”上升为国家项目之前,“生物净水装置”作为解决居民饮用水问题的方案之一,曾经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的村庄做过尝试。随着深水井氟超标等问题的出现,该方案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其实,“生物净水装置”基底技术来源于日本。200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播出后,某位旅日华侨从日本大阪打来电话,打算借助日本的生物净水技术帮助癌症村获得干净饮用水。据悉,生物净水技术在日本非常成熟,东京、名古屋等地一直运用此技术生产自来水,此项技术还获得过名古屋世博会金奖。

后来,中日双方的民间公益机构就开始合作、研究和实验。中方负责解决试验场地、器具和具体的实验操作,通过互联网把实验的进展、生物培养、驯化表现、遇到的问题等等传送给日方,由日方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在此过程中,日方原来的设计是一个罐体内完成净化过程,中方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改为分三个罐体完成净化。

此项目后来还受到了日本大使馆的关注,2004年,“河南省沈丘县淮河村庄净水装置建设项目”成为日本大使馆在中国推行的利民工程项目之一。按照项目计划,淮河卫士用一年的时间在沿河村庄建造10座生物净水装置。目前,10座生物净水装置已经建成并向村民供水。此项目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保证此项目能够在相关村庄正常推进,项目相关人员还在项目村庄进行淮河生态环保摄影展览以及水与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和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响应本项目。同时,相关村庄还成立了“生态环境村民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村庄生态环境管理规则。这个小组不仅管理生物净水装置的运行,还负责管理村庄的生态环境及周边河流、排污口的监控。这形成了一种公众参与的内生机制。

目前,淮河卫士已经在沿河村庄建造41座生物净水装置,使名村民吃到干净的水。而建造净水装置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淮河卫士近年来所获得的各种环保奖项奖金。淮河卫士先后获得SEE?TNC生态奖、福特汽车环保奖、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奖、康师傅公益水创意金奖、中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全球能源奖等奖项,这些奖金成为建造生物净水装置资金的主要来源。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中联部五七干校子女回访团”的个人捐助。

资金使用情况由资助方进行现场监测评估。中联部五七干校子女回访团自行选定郑重先生为代表,每年来现场进行考察、评估,然后以博客回复资助者。

三、“生物净水装置”项目的效果及其受到的质疑

2008年,“生物净水装置”实际运用于沿淮村庄的地下饮用水污染治理,此种装置不用打深水井,不用添加化学药剂,而是采用净水生物群集的活跃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自然净化处理。根据检测,此装置的细菌去除率达到99.5%以上,病毒去除率达到99.9%,氨、寄生虫去除率、合成洗涤剂成分的去除率、水溶性有机物去除率达到100%,还可以去除铁、镁、锰等金属离子,得到净化、软化、活化的直饮水。其水质经过淮河水资保护局、清华大学的权威检测,结果完全符合GB5749-2006中国饮用水标准。并且,“淮河卫士”所建的生物净水装置还获得了中国专利。

该装置的净化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验证。这些村庄过去被称为“癌症村”,每年一个村庄因癌症去世的人总有7、8个,自从2008年吃到生物净化水至今,在洼子庄、黄冢、夏庄、东孙楼等癌症高发村已经连续6年没有新发现癌症患者。

然而,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和机构对“生物净水装置”的效果产生了质疑,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安装该装置的村庄并没有按照正常频率进行水质检测,因此其净化效果有待验证。这些质疑说的的确是实情,然而另外一个实情却是,GB 5749—2006饮用水标准有106项指标,做一次检测需要多元,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至少每个月要做一次水质检测。这本身对村民来说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村民肯定不愿意,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口感、目测、健康体验。村民对生物净化水最直观的判断是:生物净化水清澈透明,烧开水没有水垢,直接饮用没有异味,生水直饮也不会引起拉肚子。在经过“生物净水装置”处理的水满足村民的判断标准后,强制他们每个月筹钱去做饮用水监测,他们是不愿意的。

四、“生物净水装置”的未来方向

生物净水技术在国际上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目前“淮河卫士”正在尝试把“生物净水方案”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打深水井的替代方案。当地深水井的水氟超标,有很多孩子已经出现氟斑牙,常此下去,氟超标的危害将更加严重。因此淮河卫士正在向政府开展替代方案的倡导工作,争取政府把打深水井的钱用于建造生物净水装置,再次把民间项目扩大为政府项目,让更多的人群受益。已建的41座生物净水装置和名村民使用的案例,可以作为生物净水的案例供政府决策和参考。

由于淮河的重度污染,沿岸生态恶化至深,修复生态是必行之策。这是一个大课题,必须以清洁饮水引路,方能使生态修复起步。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村民的清洁饮水问题,以清洁饮水凝聚人心,实现“求证、求解、求助、求变”,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目标。因此,生物净水方案不仅要解决清洁饮用水问题,它正在构建一种集清洁饮水(每村一座生物净水装置)、村民自治(每村建生态环境村民管理小组,管理清洁饮水和生态环境)、公众监督(村民参与对周边河流、排污口的监控)、生态社区(以实现生态文明为目标的社区发展)四位一体的乡村环保模式。通过这个新模式,以公众参与的方式,治理农村内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淮河卫士”于2008年在东孙楼村建造生物净水装置,村民推举成立了生态环境村民管理小组,他们自己制定了管理规则,使生物净水装置长期稳定运行,保证向村民免费提供清洁饮水。一座生物净水装置牵动众人心,使其成为新的公共空间,村民因每天到这里提水而会面,自然而然地交流信息,议论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如修路、饮用水、环境卫生治理),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小组”把这些意见反馈给当地政府,已经解决了修路、改厕和村容村貌的治理难题;生物净水好吃,效果看得见,村民明白了水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便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他们发现附近一家皮革厂向村庄的干渠偷排固体污染物,“小组”便带领村民值班蹲守,终于抓住了皮革厂偷排污染物的“现行”,当即与淮河卫士一起报告给当地环保局,直至使这家工厂彻底整改;这个村庄被三条河流、沟渠包围,水污染使村民深受其害,如今“小组”组织村民参与淮河卫士的环保活动,成为“淮河排污口公众监控网络”的前沿观察哨,他们实时观察河流的水质动向,随时向淮河卫士报告“水情”,这是淮河卫士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污染问题的秘密——村民的参与,就像是淮河卫士机体上的末梢神经。目前,41个拥有生物净水装置的村庄正在复制、形成这样的新模式,这些村庄正在发生“枯木逢春”般的变化。所以淮河卫士正在努力使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新模式中。这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新挑战,需要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修复生态,滋养自然环境,使大自然变得丰富和友好起来。

说起修复生态,人们总是认为需要动大手术、做大工程。其实,具体到乡村来说,从清洁饮水起步,带动公众参与进来,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应当是事半功倍的点睛之笔——而实施这样的策略,正是“一线NGO”的强项。


文章来源:净水技术 网址: http://jsj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7195.shtml


上一篇: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 森林课堂(三)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净水技术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